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10:34    次浏览
神秘的停车位,隐身的收费主体,对应的其实就是缺位的监管和亟待完善的制度。在昆明市西山区河宏路上,有45个神秘的停车位。长达半年的时间,一旦有媒体报道,他们就立即暂停收费,舆论的时效一过,收费又死灰复燃。不足百米的路段,45个停车位分工却很明确,3名收费员平均分管15个停车位。整条河宏路上,收费主体共有3家,有自称是社区前来收费的,也有昆明国资停车收费的,还有就是连收费员都说不清道不明的收费单位。这有点“占山为王”的意思,甭管是谁,抢个地盘划个线,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收起停车费来。更奇葩的是,这45个神秘的停车位,会随着舆论的关注度而随时做出调整。从常识判断,这45个停车位很明显来路不明,缺少拿得上桌面的收费依据。但与此同时,停车位背后的“主人”身份或许又并不简单,否则不可能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,竟无人对此怪象加以管理。道路是公共品,停车收费涉及公共资源分配,如果只是舆论质疑而无制度性监管,本质上就是明规则让位于潜规则,正如市民所担忧的:城市道理岂不乱套?类似情况,在昆明应该不是个例。笔者就曾遇到过:在昆明某街,停车吃了碗面,不过10分钟,就有一穿着便装的年轻人走过来要收取5块钱的停车费。我问他是谁,凭什么收费,他说“老板要收的。”我被气笑了,再问他老板是谁,证件拿来。年轻人一脸呆萌,无言以对,只好放行。所以对这种情况,我最直接的反应是:为什么竟有车主对这种莫名其妙的收费毫无抵抗力,连个“不”字都不会说?分析起来,可能有两个原因。一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纠缠起来难免麻烦,反正就几块钱的事,相比之下时间更宝贵。二是昆明的停车收费状况确实有点乱,以至于很多人习惯成自然,也懒得去管收费者的身份是真是假了。说不清收费主体的停车位很神秘,但并不神秘的是当下的收费乱象。最突出的一点,社区、商家和国资似乎都可以收取停车费,但是这3家收费主体如何准确定位,三者之间的管理区域和权限如何划分,其对口的管理部门是哪个,却缺乏一个明晰的规定。这就造成某些公共场所成了管理盲区,从而为神秘停车位创造了空间。城市道路上的每一个停车位,占据的都是公共资源,收费有理有据,乃是最基本的社会常识。神秘的停车位,隐身的收费主体,对应的其实就是缺位的监管和亟待完善的制度。(春城晚报 评论员吴龙贵)